来源:新华网 作者:段羡菊
没想到罗霄山脉深处的湖南茶陵县一个山村,坐落着这样一栋引人注目的祠堂。 大年初一,很多村民都到祠堂来祭奉先人,祠堂门前残留着鞭炮燃放后的红色纸屑。 祠堂绿墙红顶,立柱翘檐。大门正中为赫红匾额“朱氏宗祠”,祠堂顶部书“五龙呈祥”四个大字,左右分别嵌写“入孝”、“出悌”。祠堂正厅高悬“厚德堂”匾额,陈列朱氏先人牌位。两旁长联历数家族光荣,勉励子弟建功立业。 春节之际,穿行在湖南乡村的田野村落,经常可以发现一栋栋风格古朴的祠堂。这其中,古旧建筑不少,也有一部分为近年新建。朱氏宗祠是2014年落成的,相距不远的另一村刘氏宗祠,则是2015年底竣工的。 在湘东、湘中、湘南大部分乡村,历史上大多聚族而居,一村一姓,一姓一祠堂,或相邻数县的多个同姓村落,共同建筑供奉一个祠堂。这些祠堂既是缅怀先人之地,也是宗族公共议事场所。 作为乡村文化的活化石,祠堂正被纳入文物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2012年,茶陵县严尧乡的“刘氏家庙”祠堂,被列为株洲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茶陵不远的湘东南汝城县,是湖南古祠堂保存最完整的县。这个人口不到40万的县,有姓氏近300个。全县现今还保存着据考证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座。 清明是在外人员纷纷回村之际,也是祠堂募捐的好时机。就在春节之前,湘中的衡阳县曲兰镇邹氏祠堂内,举行了已经形成传统的冬祭活动。活动都由民间自发组织,周边数县数百同姓者前来参加。活动除了回溯历史、祭祀先人,还有龙狮表演、现场募捐,一位百岁老人和6位困难家庭得到了资助。 今天的乡村祠堂,还依然扮演着家族教化的角色。朱氏宗祠也是一样,只不过这些教化当中也开始打上时代变迁的烙印。祠堂庭中挂着一副楹联,上联“耕读为本,勤俭持家千秋颂”,下联“诚信创业,厚德传世万代扬。” “祠堂凝聚着家族和村落的记忆,有记忆,乡村才有生命。”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文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