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3|回复: 0

2016年太湖县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5 16: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太湖县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据预测,2016年全县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棉花黄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盲蝽中等发生。为了切实做好2016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化防治面积分别达到18%和20%,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用量下降1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推广应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为基础,针对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以预防为主,充分发挥棉田生态调控和棉花补偿作用,突出抓好秋冬压低基数、种子处理、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等技术措施。注重主要害虫不同代次轮换用药,精准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

三、主要防控措施

1、播种期

预防对象:苗病、棉盲蝽、棉叶螨、枯黄萎病等。

防治措施:(1)选择种植综合抗(耐)病虫性较好的棉花品种。(2)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枯黄萎病的田块作苗床。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3)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棉盲蝽、棉叶螨虫口基数。(4)适时播种。4月中、下旬选择“冷尾暖头”晴天气播种。

2、苗期

防治对象:苗病、棉盲蝽、棉叶螨、棉蚜、棉蓟马、地老虎、蜗牛等。

防治措施:(1)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害养益,以益控害。(2)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3)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亩用有效成份甲基硫菌灵17.5克或多菌灵12.5克或三氯异氰尿酸50克或三乙膦酸铝94~188克或唑醚·代森联36~72或3%多抗霉素150-300倍液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4)棉盲蝽百株虫量达3头时,亩用有效成份马拉硫磷36~45克或氟啶虫胺腈3.3~5克或联苯菊酯4克对水喷雾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亩用有效成份唑螨酯1~1.5克或螺螨酯2.4~3.6克或哒螨灵6~9克;苗蚜以自然天敌控害为主,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3叶期以后达2000头时,棉蓟马在棉苗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移栽后被害株率20%时,均可亩用有效成份啶虫脒3克或噻虫嗪1.5克或丁硫克百威15克对水喷雾防治;防治地老虎亩用有效成份溴氰菊酯0.5克或氰戊菊酯5克对水喷雾或采用晶体敌百虫配制毒土或毒饵顺垄条施诱杀幼虫。(5)雨水偏多时注意防治蜗牛和野蛞蝓,亩用有效成份四聚乙醛颗粒剂24~33克撒施。(6)枯黄萎病:疏通“三沟”,增施磷钾肥,选用碳酸氢铵作追肥,药剂防治初发病株。

3、蕾期

防治对象:棉盲蝽、枯黄萎病、二代棉铃虫等。

防治措施:(1)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2)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3)早发棉田、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树林、蔬菜地的棉田,要重点防治棉盲蝽,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掌握在上午9时前施药,药剂种类同苗期。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0头时,亩用50亿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00~167克防治。如残虫量偏高,再用速效药剂,如亩用有效成份甲维盐0.8克防治。田间初见枯黄萎病病株时,亩用乙蒜素有效成份20克或32%唑酮·乙蒜素42-62.5毫升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30克0.5%氨基寡糖素400倍液喷雾。

4、花铃期

防治对象:前期(7月中下旬)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等,后期(8月中旬以后)重点防治棉盲蝽、四代和五代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蚜、棉叶蝉、烟粉虱及铃病等。8月上旬、9月上旬注意防治二、三代红铃虫。注视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1)及时打顶心、摘边心、抹赘芽;打顶后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和叶面施肥;适时摘除斜纹夜蛾卵块。(2)如雨水偏多,及时采摘病铃摊晒。(3)当百株三、四、五代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在低龄幼虫盛期施药防治;当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2窝时,抓住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防治;甜菜夜蛾重发时,在低龄幼虫盛期防治。三种夜蛾科害虫推荐药剂为:亩用有效成份甲维盐0.8克或茚虫威2.7克或虫酰肼20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5克。不同作用机理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并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田三种害虫的防治。防治二、三代红铃虫亩用有效成份氟啶脲3~7克或三唑磷32~40克或高效氟氯氰菊酯0.5~1.5克或溴氰菊酯0.5~1.克对水喷雾。棉盲蝽当百株虫量达10头时,轮换使用药剂防治。烟粉虱、伏蚜发生重时,亩用有效成份噻虫嗪3克或螺虫乙酯1.5克防治。棉叶蝉发生重时,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防治。(4)红叶茎枯病:及时补充钾肥,预防发病。

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清洁田园和秋耕技术

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秆并清洁田园,清除病虫残体。秋耕深翻,有条件棉区秋冬灌水保墒,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三)选用包衣棉种

(四)生物源农药和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1. 生物源农药。棉铃虫卵孵化始期喷施棉铃虫NPV,斜纹夜蛾卵孵化始期喷施斜纹夜蛾NPV,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有效保护天敌。应用藜芦碱防治棉蚜、棉铃虫。预防苗病、枯萎病、黄萎病,采用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种子,苗期和花蕾期随水滴灌施药或叶面喷雾。防治铃病,采用多抗霉素叶面喷雾。

2. 天敌保护利用。棉花生长前期注意保护天敌,发挥天敌控害作用。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放置2~3天,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苗蚜发生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以1头七星瓢虫、2头蜘蛛、2头蚜狮、4头食蚜蝇、120个蚜茧蜂为1个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量比高于1:320时,不施药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虫。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苗蚜。

(五)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

使用棉铃虫和斜纹夜蛾性诱剂,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

(六)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控害技术

棉铃虫常发区,棉田套种玉米,诱集棉铃虫,集中灭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仓论坛 ( 京ICP备03017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

GMT+8, 2025-4-17 14:33 , Processed in 0.061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