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县降水呈现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降雨位置集中、降雨强度大等特点。洪灾之后又逢夏季高温,将严重危及我县畜牧业安全生产,隐患也逐渐增多。为积极做好暴雨灾后畜禽养殖,帮助养殖场户开展灾后生产自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减少损失,恢复生产。现告知如下要点: 一、排除积水,修复畜舍 要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舍内的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避免风吹雨打或暴晒。做好电路和设备检修,避免漏电;冲栏过程,不要将水柱射到电路和设备上,避免触电。 二、及时清除病死畜禽 受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水冲散、发病或淹死,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畜禽体内带有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到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人、动物疫病流行。对于死亡畜禽尸体要及时收集并扔进无害化处理窖或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如因暂未建无害化处理窖而采取深埋处理的,要求选择高燥地带,坑深2米以上,畜禽尸体入坑后,撒上石灰或消毒药水,并覆盖1.5米厚土,以防畜禽尸体腐败污染水体和周围环境。 三、加强畜禽舍和场地消毒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迅速开展对过水地带畜禽养殖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积水排净后,更要加强消毒工作。对清除的污物可采取集中堆积生物发酵或药物反复消毒的办法进行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场地道路、车辆、用具、物品等应选择合适消毒药物,进行彻底喷洒消毒,喷洒不漏死角,在灾后一星期内要一天一次定时消毒,同时要切实健全畜禽养殖场的封闭式管理,严禁灾后到外地调入畜禽,严防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畜禽饲养场。 四、强化灾后动物防疫 特大洪水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如猪丹毒、猪肺疫、猪瘟等,可能会因此发生。一些在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疾病,如炭疽病,也有可能发生。为有效防止灾后畜禽重大疫情发生,应严格执行强制免疫措施,及时开展灾后免疫注射工作。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紧急免疫,要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 洪水灾害使病原体大量扩散,疫病极易流行。因此,当前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根据本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突出防疫工作重点。另外,灾后恢复生产急需补栏,禽苗畜苗跨地调运会更加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带进动物疫病。因此检疫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切断疫源传播,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和流行的关键所在,务必配合与支持。 五、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畜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舍内通风干燥,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发霉。加强畜禽监测与巡视,仔细观察畜禽活动状况,如有异常应尽快与兽医联系。注意做好受浸饲料的处理,对浸湿的饲料要晒干后分批少量的加入混合料中饲喂,如有饲料霉变,决不能饲喂,同时及时应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畜禽中毒,减少畜禽应激。 加强种畜禽的饲养,做好母畜的保胎,肌肉注射黄体胴,对已流产的母畜,要增加营养,适时配种,同时加强仔畜的保育。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加强受淹畜禽的饲养管理,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落实综合防疫措施,健全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适时免疫,加强消毒,特别是饲槽、水槽的消毒,减少动物传染病发生。 (太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新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翻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