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6|回复: 9

文学评论《无限的空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6 00: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限的空白

                                                     孔银姣
                           ——胡振华散文《空白》浅析
                                
  好散文是一种玉,它质地优良精雕细琢,它在太阳下和在灯光下会给人不一样的美感,它在黑夜里也有感性的温度,时间越久越能散发出一种温润的光泽。据说它被人佩戴久了,人身上的气血,会慢慢渗入其中,多年以后,能看见曾经清澈透明的碧玉中有缕缕血丝。这种玉无论是佩戴在人身上,还是被作为宝藏深埋入地下,它的质地和成色都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和变淡,时间越久它越是晶莹剔透,越能给人以柔美温润的质感,它的价值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胡振华先生的散文就是这种散文之玉。
  我认为好散文仅有感性是不够的,它的形式和内涵必须分裂和统一,它必须辐射得很远,必须有呈现性张力,即:它在时间和空间里有进入和跳出,有亲近又有疏离;它必须以文学的形式进入哲学观照。
  胡振华古文功底深厚,他不仅是诗人,在哲学在诗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造诣,他用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写作,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了他的诗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现在我对他的早期散文《空白》做一个文本分析。
  《空白》色彩纯粹,线条简约,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幅清丽、静穆、空寂、苍茫的画卷。画面上是一片荒凉而寂静的无边雪原,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行走其间,四顾无人,他的脸上写满张惶和恐惧。茫茫雪海中的风雪归图,是一个淡远、辽阔的诗意空间,空间却是时间的无涯。
  《空白》的文字温润,绵密中有辽阔,细腻中有豪放,寂静之中是无边的空旷,孤独中是无尽的苍茫。读者首先从美学上走进了那个冬天的雪原,埃米尔·伯纳德在《高庚的绘画》中曾经写道:“意象可以付诸形式,形式可以表现观念。……意象的观念可以变成为主要形式或理想形式。”在理想的形式里,我们分明听见那空白深处有风暴的轰鸣,那是灵魂在我们的体内行走的声音。
  这篇《空白》以回忆的方式打开遮蔽,探求自我,探求人与世界的关系,当“我”陷进不知所措的一种旷世迷茫的空白时,“我”应该怎样才能走出那片空白?《空白》还暗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
  走出那片空白也就是走出自我,探求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过程。
  “冬天从江上漂来,北方,雪夹风声向南推进。一只孤飞的鸟击破长空。空白呈现出飞翔的速度。”且不说冬天是不是从江上漂来的(这句也有字义以外的所指),这里的风雪、孤飞的鸟并置做为一个临界点,使我们从形而上进入这个冬天,进入这片苍茫寒冷的雪野,但还不能完全观照本质。而“空白呈现出飞翔的速度”这句充满诗意的语言是整篇文章的“核”。它打开遮蔽,使感性和理性相互融通,蜕变,使经验进入思的创造性审美范畴,最终抵达空白深处的“空白”———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无限”(沈天鸿)。
  美学家托马斯·芒罗在《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曾把同一题材的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比较,他得出的结论是:“诗的价值并不存在于表现抽象观念的诗行或散文诗中,而在于通过意象的美妙编织,能唤起情绪和沉思。然而,观念在这里是作为一种组织原则在发生作用的,它帮助我们在一种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方式中去把握整个的意义。”我认为这当然也适用于散文。
  处方签背面的空白,茫茫雪野的空白,面对试卷的空白,手持雕刀的孤独少年行走在我体内的空白,等等。“意象组成意象群/并统一于这个集合中相互作用/通过连接、对比、烘托……消解与反消解等互为显现和节制/从而超出单个意象的算术法则之和/获取象外之旨/形成意境”(胡振华《甲骨断简》)。这些意象的叠加、迁移和变化,使我们从表意的象向内进入,看见了文学的象,从而跟随作者进入了四维空间。
  胡振华先生在《甲骨断简》中明确提出:“诗人提供的文本是系列路标/关键处的路标/而非道路/道路由阅读者走出。”因此,我们读这篇散文时,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创造性去阅读,找到路径,走出自己的阅读之路
  “初尝空白是在读乡村小学时,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稿纸,只好到卫生院拣些废弃的处方笺装订成册,利用背面那仅有的空白。”这段经历让作者刻骨铭心,童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作者从小立志,如何寻找空白,如何填满空白,如何能在人生的空白处抒写出最好的篇章?
  叙述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散文中没有生活片段的叙述,就好比一个人没有骨架。就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很可能由空灵滑为空洞。生动的叙述使散文更为亲切,可触可感,就像画家的线条,支撑着基本的框架。但叙述又必须有断裂,平实的叙述以后,接下来必须有一两句跳跃性语言,这样才能显示出张力。如果叙述过多,或过于平实,都可能使散文流入琐碎和庸俗,变为风景的复制或事件说明书,而成为非文学散文。关于什么是文学的散文,沈天鸿先生在1988年发表的《中国新时期散文沉疴初探》中指出:“散文所展示的应是另一个世界:自觉求假的作品的世界,一个充满感情的世界。以这种新的方式抒写出来的感性世界才能丰富人和日常世界的联系,使人‘生活得更多’(加缪语):不断更换了生命的体验方式。这样的散文才是文学的。”另外,沈天鸿先生曾简洁提出:“文学即意味。”
  胡振华先生的这篇《空白》,即是有意味的散文。它的叙述是片断的也是断裂的,但又不给人以脱节之感,这就显示了作者的功力。《空白》在生动地叙述了一些生活片段以后,接下来有了一个暗转,“名列前茅却不能阻止我向空白处的滑落:兄弟几个,属我最大,这注定我得去从父学祖传的雕刻,开始那吃百家饭,做百家事的漂泊。”转折过后的所指已经明朗化,真实生活场景已经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片空白,那空白处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另外,《空白》的艺术特色还有其重要的一点———它是有所承担的。我认为好散文必定是要承担些什么的,就是古人所说的“载道”,但它与古人所说的“载道”仍然有所区别,古人所倡导的“载道”,是排斥个性是摒弃自我的。这篇文章中所载之道,除了对苦难生活的承担,是对人与自然交汇中的承担,还有对心灵在空寂迷茫中的承担,是对生命本质的探求。这些承担使《空白》中的“我”一个孤独少年,在茫茫雪野中,在孤寂无援的空白处,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它们让我记住了家在向阳的山坡上”,这里“向阳的山坡”决不仅仅是一个确切的地点,它是作者灵魂的栖居地。
  “孤独有某种特别的原始的魔力,不是孤立我们,而是将我们整个存在抛入所有到场事物本质而确凿的近处”(海德格尔)。这个行走在茫茫雪野中的孤独少年,实际是生命必然的经历,“寒冷的雪原上那个手持雕刀的孤独少年。他正在我体内行走。”最后这句话使这篇散文挣脱了在者的桎梏,向着存在敞开,呈现出无限的澄明之光。
  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这么一个影子,他始终踯躅独行在远方,在那寒冷的雪原之上,他和我们的肉体熟悉又陌生,我们互相交融又相互剥离,那个肉体之外的孤独的影子,有时候必须长时间面对黑暗,面对空白,面对无尽的苍茫和孤寂。我们的体内常常就有狼群出没,荆棘丛生,我们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和勇气时时处处与体内的影子抗争,“除了挺住,和在挺住中行动,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帮助你自己。正是空白教会了存在者去存在。”
  这个空白不仅仅存在于那个雪天的香茗山,不仅仅存在于那个孤独少年的眼中———我们的一生将会“不断地重临生命的空白”,空白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内,《空白》暗示读者,生命必须百折不挠,在“悬生死于一线的”关键时刻,只有自己救自己,只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耐力走出空白,除了自己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也许我们的一生都走不出那片空白。很多问题,我们不能解答,但我们仍然可以不断地追问。
  有时候空白也是一种境界,它是思的澄明之所,是走出还是进入?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回答。

(此文写于2009年)
发表于 2012-4-26 1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有必要去看看《空白》~
发表于 2012-4-26 19: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真想看看《空白》
发表于 2012-4-26 19: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搭个信:旧版有一首词我怎么也看不到,不是我不看
发表于 2012-4-26 2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2: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胡振华先生散文《空白》
   冬天从江上漂来,北方,雪夹风声向南推进。一只孤飞的鸟击破长空。空白呈现出飞翔的速度。
   初尝空白是在读乡村小学时,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稿子,只好到卫生院拣些废弃的处方笺装订成册,利用背面那仅有的空白。名列前茅却不能阻止我向空白处的滑落:兄弟几个,属我最大,这注定我得去从父学祖传的雕刻,开始那吃百家饭,做百家事的漂泊。
   那年冬天我随父亲在后山,寒潮来了雪就来了,单薄在外怕熬不过严冬,隔断归途的香茗山在我少年的眼里是那样高不可越,父亲命我趁大雪还未封山先行回家,他继续留下做东家的活儿。
   孤身上路,雪远比人走得快,它已在半道上等待已久。北风狂啸里大雪漫天,上下一派迷蒙,道路渐渐被封住,进退维雪。
   雪愈积愈厚,深可没膝。眼前一片孤寂茫茫。四顾无人,万物坠入白色的纯粹,找不到道路和方向。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就这样落入了雪的核心,陷进不知所措的一种旷世迷茫的空白。
   北风不停地呜咽,掀起无情的雪粒,漫无目标地打击。啸声奔驰回旋在荒凉的旷野,极为凄厉,如同鬼哭狼嚎。我不由想起惯于雪中出没的饥饿的狼。恐惧,胜过了寒冷,袭得我背脊发麻。周身汗毛倒竖,手颤抖着从怀中摸出那把藏在身上的雕刀,攥得掌心渗汗。那刀虽比我比现在使用的笔大不了多少,却是当时唯一可用于抵抗的武器。
   跌到又爬起,浅浅深深,雪不关心眼泪,它无动于衷地抹去我划在雪地上的痕迹。高高的香茗山被深深地埋藏……
  雪野没有昼夜,只有迷茫、寒冷、恐惧和悲伤……。它们让我记住了家在向阳的山坡上,逼迫双脚不停地伸入那悬生死于一线的、没有脚印的空白。
   那场雪中的苦难,或许是被当时只是少年的我夸大了,但被夸大的苦难却成了砥砺心灵的恰当磨石。此后我不断地重临生命的空白,不断地从雪样的围困中走出,但直到面对一份份等待我写出答案的试卷,这才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面对试卷的空白,虽然心有余悸,但你仍须去填充它。对或错;上升或下降,结果只有两种。谁甘于沉沦?我获得的全部经验是:除了挺住,和在挺住中行动,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帮助你自己。正是空白教会了存在者去存在。
  多年以后的冬天,我坐在都市的一间房子里沉思和写作,眼前又出现一片巨大的空白。雪正从窗外经过,我想起寒冷的雪原上那个手持雕刀的孤独少年。他正在我体内行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2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振华,网名胡望江,望江人(与新仓交界的香茗山脚下),现任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某研究所负责人。出版过两部诗集,古体诗词也写的好。他办了一个诗歌网站,我在那网站混了好多年,他任命我为超级版主。我在那网站学了很多东西,那是一个纯文学网站,他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没有精力照看网站,这个网站这两年很冷清。为了感谢胡望江先生对我的信任,我花时间读了很多诗学理论著作为他写了这篇评论。
发表于 2012-4-27 13: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12-5-3 17: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评!
发表于 2012-5-3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很深,结合评论看好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仓论坛 ( 京ICP备03017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

GMT+8, 2025-1-8 12:24 , Processed in 0.0631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