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回复: 19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新华网连发三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评:调研何必“层层陪同”
层层陪同,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老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针对接待工作中的不良风气,要求“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从近期各地和中央通报来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调研“层层陪同”的问题,需保持警惕。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调查研究本为发现并更好解决问题,近年来却时常暴露出作风“问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省直单位调研团一共20多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六七辆中巴车保障,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有基层干部吐槽,一些调研“内容不够,人数来凑”,调研过程常常沦为“上车转一转,下车看一看”。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层层陪同,一哄而上,难以发现真问题。客观来说,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接触群众,有助于打破信息茧房,作出科学决策。但广泛性不等于“大阵仗”,盲目拼凑无关人员参加,获得的往往是无效信息,甚至调研组还会被“层层包围”,无法与老百姓接触,以至于调研真正需要掌握的实情“缩水”。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轻车简从”,为何一些调研组却被前呼后拥?记者了解到,基层也有“陪同纠结”:一方面,苦陪同久矣。有的基层干部常年“焊在”调研盆景上,每周都要陪几次,快成了专职“地陪”,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不陪同又担心“失了礼数,得罪领导”。在“陪同文化”影响下,若上级单位未明确限定陪同人员,各层级只能硬着头皮“一陪到底”。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研不是表演,必须减少层层陪同的虚假“氛围感”。首先,上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的一贯要求,更多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发现真问题。其次,调研方案制定要科学、细化,哪些人参加,到哪些点位,都要尽可能说清楚,避免基层摸不着头脑,盲目增加人数凸显“重视”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唯有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干群的急难愁盼,才能让调查研究回归“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本色。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评:从源头上减少“滥发牌子”行为
近期,一些地方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现象,聚焦“牌子多”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摘除形式主义的“牌子”,减轻基层负担。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开展达标评比、创建示范活动,本是以标兵引领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之举。一些基层单位墙上挂满牌子,这些牌子多数是各类达标创建活动的成果,反映了基层单位创先争优的精神风貌,但背后也不乏虚耗精力的辛酸无奈。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部门将发牌视为“工作下沉”的象征,认为“挂牌即落实”,甚至将挂牌数量与考核排名挂钩,大搞“繁琐哲学”,动辄开发出上百项指标,以此下移压力。一些社会组织甚至以“达标创建”之名创收牟利,造成负面影响。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滥发牌子”背后,是基层“主动争牌、被动接牌”的矛盾心态。一些牌子是资源,更是政绩,有的地方甚至不计代价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争牌。而有些牌子则是一些协会以授予荣誉之名行收取费用之实,硬压下来,不得不接,最终导致满墙皆是牌子的奇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仓论坛 ( 京ICP备03017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

GMT+8, 2025-4-5 00:03 , Processed in 0.0642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